正文

小儿活体肝移植临床操作规范填补国内婴幼儿终末期肝病治疗空白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24日 
 


(记者 林玉婷) 日前,作为首批入选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于2006年始启动的“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活体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通过验收并被评为优秀。该项目的牵头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联合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和上海儿市童医院,组建移植外科、小儿外科、影像、消化、ICU等多学科小儿肝移植团队历时3年,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小儿活体肝移植临床操作规范,使婴幼儿终末期肝病患儿通过规范的术前评估、手术规划、完善的术后管理以及系统的远期随访和婴幼儿生活质量评估,极大地降低了手术风险,为他们点燃了生命的曙光。据悉,该项目不仅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也为建立我国小儿肝移植患者信息数据库打下基础。

长期以来,肝移植一直是治疗儿童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途径,至今已为40多种疾病成功实施肝移植。其适应证多为先天性疾病,如胆道闭锁、暴发性肝衰、肝硬化等。在这其中,胆道闭锁是最常见的肝移植适应症。在我国,每年新发病例1500例左右,由于此项技术在国内起步晚,患儿父母对手术的认识不充分和各类经济社会因素以及手术难点需要攻克,造成国内特别是大陆地区在该领域的报道极少且缺乏连续性与系统性。与较早开展儿童活体肝移植的美国等相比,总体生存率偏低。与此同时,国内关注的重点也开始趋于术后的远期效果和远期健康状况,而后者同样是当前全球小儿移植界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我国大陆地区急需要建立包括术前供受体选择、外科技术规范、围手术期管理、免疫抑制方案个体化、远期生活质量评估的一整套完备安全高效的治疗体系,从而推动小儿特别是婴幼儿活体肝移植治疗在我国的实施。

据该项目负责人仁济医院器官移植科主任夏强介绍,此项目自2006年启动以来,在短时期内完成了较大数量和高质量的婴幼儿活体肝移植临床工作, 至今已超计划完成婴幼儿活体肝移植33例,占国内同期小儿肝移植的22%,其中小于1岁以内的23例,占国内同期小儿肝移植的39%。所有手术均采用亲体活体肝移植,其中父母捐肝21例(64%)。1年生存率为83.1%,而国内小儿肝移植1年总体生存率为73%,其中小于1岁儿童为57%。可见,无论从数量上和质量上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小儿肝移植临床操作规范,培养了一支国内独一无二的小儿肝移植队伍,形成了一套多学科协作的机制。巨大的品牌效益增加了国际国内间的交流合作,推动了科研工作和整体学科的发展,提升了我国肝脏外科水平。据了解,夏强带领的团队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还受卫生部委托制定了《中国活体肝移植临床应用技术规范》、2009年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会邀请制定《肝移植后免疫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出版活体肝移植供肝切取音像资料等。目前,该团队已发表相关论文32篇,其中SCI收录 13篇。

 

上一篇: